什麼是C3.C4.植物???
暗反應的第一個步驟是固碳作用(將氣態CO2轉換成其他含碳有機物),若此植物是將CO2轉換成3C的PGA,則稱為C3植物,若此植物將CO2轉換為4C的OAA,則稱為C4植物
* C3植物:CO2+ RuBP → 2PGA
* C4植物: HCO3- + PEP → OAA
[C3 cycle]:Calvin循環.三碳循環
1.C3型植物:稻、麥、豌豆等絕大多數植物,
2.生態分布:生活環境水分充足,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。
3.植物特性:為完全不耐旱
4. 卡爾文循環主要在葉肉細胞中進行
卡爾文循環 |
1. C4型植物:甘蔗、玉米等多數禾本科植物
2. 生態分布:生活環境稍乾旱,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。
3. 植物特性為耐短期(一至兩天左右)乾旱
4. C4型植物的固碳作用是以「構造」來與卡氏循環隔離:
a.C4植物葉內部構造比C3植物多一層維管束鞘細胞→減少維管束的水分輸送到葉肉細胞
b.C4植物葉肉細胞排列比C3緊密→細胞間隙小,減少葉肉細胞的水分蒸散
c. C4植物僅葉肉細胞具有固定CO2的酵素,可將CO2轉變成4C的OAA
C4植物利用葉肉細胞進行固碳(形成4C的OAA),至維管束鞘細胞進行卡爾文循環 |
PEP Carboxylase
葉肉細胞中:1.CO2 + PEP →→→→→→→→ Oxaloacetate
2.Oxaloacetate →Malate (進入維管束鞘細胞)
維管束鞘細胞:
1.Malate→CO2 (進入卡爾文循環)+ Pyruvate(運送回葉肉細胞中)
C3植物和C4植物的比較 |
1.CAM型植物:仙人掌、龍舌蘭、景天科等多肉植物
2.生態分布:荒漠或其他乾燥的地區
3.植物特性
A.白天的氣溫相當高而且相對濕度很低→白天將氣孔關閉可減少水分的逸失。
B.夜間因為溫度低且較常有露水的產生,相對濕度變高→氣孔開啟
4. CAM植物的固碳作用是以「時間」來與卡氏循環隔離
CAM植物夜晚進行固碳作用,白天進行卡爾文循環 |
夜晚:氣孔打開
進行固碳作用(HCO3- + PEP → OAA),此時利用 PEP Carboxylase酵素
將OAA轉換為malate進入到液胞儲存細胞質中儲存
白天:氣孔關閉
液胞中的malate釋放到細胞質中,再利用酵素將malate分解為CO2和Pyruvate
CO2開始進行卡爾文循環(CO2+ RuBP → 2PGA),使用Rubisco酵素
參考資料:
1.阿哈~仙人掌:景天酸代謝作用與多肉植物栽植之間的關係
2. CAM植物圖片來源:http://plantphys.info/plant_physiology/c4cam.shtml
|
不好意思,是否可以藉引用圖片,會標明出處的
回覆刪除